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葛承雍教授莅临公司“丝路美术”讲坛

作者:撰文、 摄影:张伊美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19-11-25 浏览量:

11月21日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葛承雍教授应邀莅临必威“丝路美术”讲坛,以《“醉拂菻”:希腊酒神在中国——西安隋墓出土驼囊外来神话造型艺术研究》为题作了精彩的报告。本次活动由必威理论系主办,高明老师担任主持,必威程玉萍老师、李丽老师、张治老师以及西北大学和延安大学创新学院80余师生参加本次活动。

主讲人葛承雍老师

葛老师首先以自己在西安考古研究院和陕西考古研究院所存文物中发现带有“醉拂菻”图像的隋墓驼囊俑的经过,引出主题,并提出“醉拂菻”图像为我们研究希腊罗马——拜占庭艺术传入中国提供了新的证据。报告内容分为三部分:

西安隋墓出土“醉拂菻”驼囊俑特征。这一部分葛老师以西安出土的三件驼囊俑为例,详细介绍了“醉拂菻”艺术图像的五个特征,从酒神、随从、陶器酒器、古希腊柱式的廊柱、常春藤装饰等五个内容特征上,可以看出图像内容呈现的正是古希腊酒神狄俄尼索斯醉酒的场景。

酒神狄俄尼索斯的造型流传。这部分详细的介绍了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以及酒神形象在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中的发展,与隋墓驼囊俑上的“醉拂菻”形象进行的对比,与外邦进贡狮子的拂菻图有明显不同。

狄俄尼索斯酒神文化在中国留下的遗痕。在这一节葛老师细致的为我们梳理了“醉拂菻”这一艺术形象传入中国的过程:是由受到希腊文化影响的犍陀罗艺术传入中国,经过是隋唐的兴盛至元代的发展,形成一条具有独特风格的审美轨迹。同时为证明隋唐时期长安是中西交流的重要丝路文化传播地提供了有力证据。

在报告中,葛承雍老师展示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其中不乏一手拍摄资料,在座师生有幸通过图像资料见到存放在博物馆仓库中的珍贵文物。

报告结束后,师生进行了精彩的互动。在详细回答了同学们问题的同时,葛老师也提到,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要尽量去收集一手资料,多关注自己所在地区的文物情况,避免如“驼囊俑”这样的珍贵文物因学术界关注力度不够而蒙尘。同时葛老师以“最黄金的时代,最糟糕的时代”来定义我们所处的研究状况,在美术史的研究道路上,对文物的保护也是我们应该多加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最后,主持人高明老师对此次报告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作为后辈的我们,除了报告的学术内容,还应当从葛承雍老师身上学习这样几点:首先是对研究材料的敏感性,葛老师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敏锐的观察到了驼囊俑的特殊之处,并对其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才使得这样优秀的文物呈现在大众面前;其次是学术研究中的穷尽性,葛老师的研究不论在时间跨度还是区域跨度上都非常大,贯穿古今中外;第三是研究材料的综合性,在本次报告中,葛老师展示了与“醉拂菻”题材相关的陶器、雕塑、金银器、壁画等多种材料的中外作品,内容详尽。最后是问题意识,葛老师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思考,同时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葛老师为师生展示“驼囊俑”图像资料

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隋墓驼囊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驼囊俑”

师生认真听讲

讲座结束合影